主 題:中國人的文化胎記和文化基因
內(nèi)容簡介:文化的真諦——人化;
文化的兩大永恒課題——“人應(yīng)當如何生活?”“我們?nèi)绾卧谝黄穑?rdquo;
文化如何用生用世——透過“意義世界”的建構(gòu),為人的“生命過程”提供“解釋系統(tǒng)”,以超越“生存困境”;
中國人和中華民族跨越時代的文化基因——血緣、情理、入世三大文化胎記;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如何為人們提供安身立命的基地——儒、道、佛三位一體的自給自足的文化精神形態(tài),建構(gòu)和造就了中華民族進退互補、剛?cè)嵯酀臉O富彈性的意義世界和心靈構(gòu)造,使中國人尤其中國知識分子在任何境遇下都不致喪失安身立命的精神基地;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文化的前途和中國青年知識分子的命運——通過文化對話實現(xiàn)“人化”的“理一分殊”,透過人文素質(zhì)生態(tài)的建構(gòu)實現(xiàn)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認同。
報告人:樊和平(筆名樊浩) 教授 博導
教育部特聘教授
東南大學人文學院院長,人文社會科學學部主任
中國倫理學會副會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哲學學部委員
時 間:2014年4月22日(周二)18:30
地 點:敏達學術(shù)報告廳
舉辦單位:黨委宣傳部、學務(wù)委員會 、書院